翻页   夜间
华夏小说网 >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> 第53章 民国第一外交家
 
  
在整个宴会中,除了主座朱家是焦点,还有一桌的热闹程度不弱于它,这在桌席上是罕见的。一般来说,除非是有意烘托气氛,否则很少会有人干喧宾夺主的事,尤其主人是位高权重的内务总长。
偏偏这个人做到了,尽管他是被动的。他长相斯文,面相英俊,西装得体,举手投足之间尽显绅士风度,关键是他的年龄不过二十多岁,正是人生得意时。在他的身边,不时有人敬酒叙话,他都能巧妙应对,让来者尽兴而归。不但张汉卿早就注意到了,他还注意到满房间的女眷,包括朱家的几个姐妹,也都频频向那边瞟视。
张汉卿跟着朱启钤径直来到那人的身边,旁观人都主动让开一条路,让主宾两人能有更敞亮的谈话空间,想来都知道必有这一幕。朱启钤刚一动,那人虽然饮酒之中便已瞥见,急忙站起来告罪说:“怎敢劳动桂老亲自过来?小侄早就想过去敬酒,见桂老谈性正浓,没敢造次。”
不但人长得帅,身材也很高大,这让发育还不充分的张汉卿相形见拙。
朱启钤微笑着说:“少川,我们之间还用多礼吗?我说过,今天的酒宴,既为小女的生日,也为少川的美国之旅送行,算起来,你也是此间半个主人了。”
那人也笑着说:“叨唠伯父一顿饭已属不安,还敢喧宾夺主,将来还要登伯父的府上吗?”
两人寒喧已毕,朱启钤指着身后的张汉卿说:“这位是奉天将军张作霖的儿子学良,字汉卿,你们多亲近亲近。”又向张汉卿说:“年少一辈中,属少川为人中龙凤,年纪轻轻,就做了驻美公使----只怕是民国最年轻的驻外公使了吧?”
张汉卿突然想到一人,脱口而出:“顾维钧?”
朱启钤微愠说:“没礼貌!少川也是你可以直呼其名的?”不过虽然表面是训斥他,还是以长辈的态度说的话,字里行间还是很爱护的。
那人笑笑说:“名字本来就是给人叫的,直呼也无妨。”随即敛容说:“顾维钧,字少川。”
还真的是他!何止是民国最年轻的驻外公使,也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外国公使!
他出身就不凡,父亲顾晴川是晚清第一任交通银行总裁;岳父是是前国务院总理唐绍仪。他在处理对日二十一条谈判中崭露头角,袁世凯慧眼识人,以他留美背景,让他在今年起历任北洋政|府驻墨西哥、美国、古巴、英国公使,几年后更担任外交总长、财政总长、代理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等,二战后担任中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、驻美大使,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。
他被誉为“民国第一外交家”,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。连**都说:“我很敬佩顾维钧先生的外交才华和为人。”
他亲自参与了近现代中国与列强的诸多历史性条约的谈判,如巴黎和会、中日山东问题谈判、《中苏协定》、对比与英租界谈判、起草并代表中国在《联合国宪章》上签字等,在外交中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。若单论外交成就,堪与周恩来相媲美,连周都惋惜说:“顾维钧之所以没能够当得起中国第一外交家之名,完全是时代造就的,但民国第一外交家是名至实归”。
当然,这时他还没有后来的成就,但单单一个最年轻的驻外公使的头衔,足以羡煞旁人了。人家这个好名声,可实实在在是自己努力得来的。另外他的英俊也是其在社交界吃得开的原因之一,他本身就是京城三大美男子之一,不让张汉卿专“美”于前。
此时的他,意气风发,于踌躇满志之际要大展拳脚之际,当然怀着一颗包容之心,俯视看着还未成熟的张汉卿。
张汉卿从开始的惊讶中很快恢复常态,他主动向前敬酒说:“顾兄是青年才俊,小弟我对你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啊。弱国无外交,你可是在中日交涉中做了李鸿章都做不到的事,为此小弟借花献佛,敬你一杯。”
顾维钧在二十一条谈判中的作用,世人很少知道。正是他,聪明地把消息向他的美国朋友透露,从而取得美国的“关注”,从而在侧面给日本政|府施压,避免了日本全面控制中国的企图。这一点,在后来的史书中多有叙述,但在当时,外界鲜有清楚的。
因为二十一条余波未息,所以知道内情的袁世凯等人也不会大肆宣扬,于是顾维钧的功劳就要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。这种不为人知的巨大荣耀,对年轻的顾维钧来说,就像怀中揣着宝而不被世人认知一般。张汉卿一席话,让他如吃了蟠桃般甜蜜。
只是,这种隐秘的事情,他一个小孩子如何知晓?连朱启钤都暗吃一惊。尽管他未直接参与谈判,但其中的艰辛和顾维钧的功劳,他是明白的。
“弱国无外交”,道尽了作为处理处事人员的苦涩,顾维钧体会最深。本来心气极高的他,一下子从鲜花丛中跌落到凡间,外交史上“最年轻”的光环也显得不再耀眼。
“谢谢!”顾维钧郑重地喝下这杯酒,面对这个比他小了十几岁的年轻人,收起了小觑之心。能这种精炼地总结出中国对外交往的现状,这眼光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。
“顾兄是天将降大任的人,将来必能为国家作出一番更大贡献,这个小弟深信不疑。不过,以兄长大才,究竟能做出多少贡献,还有赖于国家强弱程度。所以兄长上任之后,公事之余多关心一下美国经济界的动向。民国初降,百业待兴,美国有许多先进技术设备人才,都是建设国家所亟需的。家父也在准备大力投入实业,以振兴奉天乃至东北,其间或许需要借用兄长之力牵针引线。”
“哦,汉卿是想从美国买军火吗?据我所知,虽然美国目前国内对华态度友善,但对华出口武器还是很顾忌的。”
在顾维钧想来,作为奉天将军的儿子,所关注点无非是其父亲张作霖、也是此时代国内军阀们所共同的认知:扩军、买军火。
本来,在那个臭名昭著的《辛丑条约》的具体内容中,就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武器禁运的国际约定:“禁止军火和制造军火的原料运入中国,为期两年,如有必要,还可再延长若干个两年禁运期”。1901年开始的西方国家第一次对华武器禁运,后果是严重的。该禁运的后果,就是从军事装备上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武装抗击外国入侵的军事实力,严重地危害了中国的国家安全。
《辛丑条约》对中国的武器禁运,到底实施了多少年?目前大陆的书籍,似乎没有具体记载。可以肯定的是,武器禁运持续了不止两年。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,鉴于西方国家对国民政|府的支持,《辛丑条约》对华武器禁运这才名存实亡,中国可以很容易地从德国、英国等在华买办手中买到当时最新式的军火。
但是一战开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,日本趁列强酣战之际萌生野心,便以违反《辛丑条约》为名阻挡各国的对华军火交易。它的意图很简单,就是让中国无法拥有足够先进的武器来抗拒日本的威胁,或者,只能在日本的监护下购买日本的军火。
英德等国无暇他顾,所以只有中立的美国才能够有机会插一脚。可是,美国会因为这么一点军火交易就贸然从日本虎口夺食?这位年轻的少将军把国家政治想得未免太简单了!
张汉卿摇摇头:“日本一直视东北为囊中之物,怎会容忍我们壮大?它完全可以拿条约说事。我的意思,哦不,家父的意思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我们自己提升工业水平,将来自己造军火不更好?东北实在有得天独厚的条件,有钢铁有煤炭,是发展工业的不二地方。我们现在缺的,一是技术,二是资本。而这两项,正是美国的长处。”
“哦,想不到汉卿在东北一隅也对美国有如此了解!顾某身为驻美公使,自当为国尽绵薄之力,只是顾某能做些什么?”顾维钧还不明白张汉卿的抱负竟有如此之大,还以为他只是需要拉动一些投资。
在张汉卿的计划里,就有借重美国人的许多地方。不管这个时代的人们对此有何想法,张汉卿已经决定要在经济上跟进美国、在政治上靠近美国,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期望。别无他法,因为美国是列强中唯一一个不以实质占领中国土地为诉求的,也是目前对华最为友好的唯一的大国。尽管其国策不乏自己的算盘,但是作为国家,他们的谋划有错吗?
“能做的太多了!顾兄,美国有庞大的制造业,有先进的工业体系和技术,机械、造船、电子、电力、冶金、汽车、水利、钢铁…这些都是东北发展所亟缺的。另外,美国本部人少地多的现状与东北大体相似,他们的农场建设也能给东北发展以借鉴。
这些项目,我们想自己迎头赶上要花费巨大的代价,而美国人也很想在中国有更大的影响。如果双方在这些方面的合作有了突破,对我们自己的发展、对美国在华的利益,都是相当有利的。而且,这些纯粹是民间经济来往,日本人是无法干涉的。”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