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华夏小说网 > 沧海伏魔传 > 第四章 寻龙卫
 
  
一道闪电划过武英殿的上空,几乎同时一声暴雷直上直下劈向皇城,似乎要震摄住这深宫之中隐藏的多少魑魅魍魉。武英殿的窗棂和藻井上的横梁似乎也在扑簌簌地震动,连带着殿中坐着的人们,也都觉得似乎浑身也跟着颤抖了几下。
皇帝轻轻一笑:“火龙飞天,有点儿意思。”
道衍和尚此时也似乎从回忆中醒来,叹了一声,“火龙冲天,确属异象,不过老臣当时已跟陛下作过分解,今日仍然持这个意见。火龙已然宾天,陛下行雨之龙降世,泽被万民,如今看亦与钦天监的观测契合。”
皇帝将目光转向郑和,“那日的景象你也看了,觉得有什么关联?”
郑和神色微凝,正色说到:“当日臣带领前锋营杀入内城,一路倒是没什么像样的阻拦,只是内宫宫门厚重,臣谨遵皇上旨意,并没有使用强力手段,所以破门费了一些时辰。待宫门打开之时,内宫已经火起,烟雾缭绕看不清有多少人在奔逃。臣等正准备入宫,就看到了火龙飞天的景象。臣知道大事不好,立刻兵分几路,分头入宫寻找,没想到东西没找到,人好像也不算找到。”
皇上摆了摆手:“这些朕都知道,说说你的看法。”
郑和顿了一下,斟酌着说到:“臣私自以为,东西不见了,说明人也不见了。不过这次钦天监的观测应是件好事,东西和人也许都有下落了。”
郑和话毕,在座诸人一时又陷入沉默。
许久,皇帝叹息了一句:“东海辽阔,烟波浩渺,恐怕有下落也即是没下落。”
道衍和尚接道:“陛下所虑极是。老臣以为,人倒也罢了,那两样东西却是紧要,一关国家大宝,一关龙体安康,都是必须要寻回来的。老臣斗胆请旨,给老臣三年时间,老臣去替陛下把东西拿回来。”
皇帝微笑道:“哪有那么紧迫,朝内还有一大堆事等着你操持,两个皇子的功课还得靠你盯着,便是要去,也得派个年轻力壮的去,你这把老骨头到了海上,还不被颠散了。”
道衍和尚微微一笑,不再坚持。
皇帝端起茶杯,喝了一口暖茶,继续说道:“不过此事事关皇家体面,还是要办。郑和,你那个胡老六这几年净在山沟里钻了吧。”
郑和急忙说道:“皇上圣明,奴才自领锦衣卫指挥使以来,除了护卫皇上安全,便是将此事作为头等紧要之事。胡老六别的不好说,这追踪寻迹的功夫在锦衣卫里却是头一号。奴才拨给他半个卫的人手,物资银两一应俱全,三年时间抽丝剥茧,蛇行鼠踪,倒是让他摸到了一些气息。”
郑和看了一眼皇帝,见皇帝面色平静,继续说道:“几年盘查下来,那人似乎也知道锦衣卫在寻他,所以行踪一直飘忽不定,但范围倒是越来越小了,据胡老六半个月前的消息,似是在东南沿海一带出现。如今想来,恐怕是在为出海做准备了。”
“胡老六追踪专家,你们锦衣卫又要人有人,要钱有钱,为何还跟不住一条丧家之犬?”皇帝语气中带着一丝轻蔑。
郑和赶紧欠身说道:“皇上圣明,倒不是胡老六和锦衣卫不戮力,实在是那人并非孤家寡人一个,身边隐约有一个势力不小的组织在为其保驾护航,有两次锦衣卫追得急了,跟对方打了照面,还折了不少人手,最后还是脱手了。此事是奴才督办不力,请皇上降罪。另请皇上下旨,让奴才亲自带队前往追踪,务必把人和东西都带回来,戴罪立功。”
皇帝摇了摇头:“朕又不是怪你,急什么。此事甚密,需要细细计议。海上不比陆上,三两个人就可追踪,高手一个人也能出门。海船小了难以远行,大了需要众多人手,动静也大,难免失密,也容易引起警觉。你们之前提的法子不错,两件事可以按一件事去办,只是需要不同的人。”
郑和心想,皇帝果然还是要出海,看来为此已经思虑了很久,连细节都想了很多,只是不知人手如何安排。他很凑趣地跟了一句:“还是皇上深谋远虑,奴才想得简单了。”
皇帝没有理他的马屁,继续说道:“太祖禁海,也是当时形势所迫。北疆尚不太平,若东南沿海再起事端,恐对大局不利。现在北边的边患已不足虑,水师的力量也日渐壮大,不是当年太祖打天下那时的内湖水师了,也应该拉出去到大海上真正的历练一下。道衍前些年云游西方,了解到天朝西方除了西域的那些小国,大洋之外还有很多异域番邦。如果我天朝能派人前去宣抚,交通往来,传播德治,也是一桩美事。朕近来思考了很久,即使没有钦天监这档子事,朕也决议一两年内要行此事。如今既然冒出来了,一幷办了便是。郑和听旨。”
郑和一听此言,赶紧从小凳子上站起来,趋前一步,一撩锦衣下摆跪了下去,心想戏肉终于来了。
皇帝顿了一顿:“朕命你为行海路宣抚正使,督办下西洋一应事务,并代朕出海宣抚海外番邦,在外可临机行事,有先斩后奏之权。内官监的差事你仍领着,锦衣卫的事就交给纪纲办吧。”
郑和口称遵旨,站起来坐回小凳,心里却在思索皇上的用意,皇上嘴上说不怪自己,内心还是觉得自己差事办砸了,否则怎会把锦衣卫的差事交给了纪老二那个笑面虎。又一想觉得也不尽然,皇帝素来待自己不薄,差事办砸了第一个挨罚的也应该是胡老六,既然胡老六没事,那也轮不到自己受罚。这个行海路宣抚正使的官职看着虚,其实权力极大,到了海外,一应人、财、物全在一人定夺,行的是钦差之权,比锦衣卫可是威风多了。
正在郑和出神之时,皇帝问到:“不过这第二件事却是有点儿难办。朕还没想好合适人选。此人品性要可靠机警,能临机行事,又要懂海事、能行船,少不得还得有些功夫。你们若有推荐之人,可不拘所限提出。”
殿内一时又陷入沉寂。
郑和灵机一动,心中想起一人,刚要说出口,硬生生又咽了回去。他深知此时艰险,远比自己去做那个宣抚使要困难的多,一旦事有不协,怕是没有后退之路。
皇帝却已瞧见了他欲言又止的样子,似乎早就明白了他在担心什么,说道:“郑和,你们那个北斗星云派门下能人弟子不少,难道就没一两个值得一试的?”
郑和赶紧答话:“皇上,奴才刚才也想到这儿了。近年来师尊日渐年高,精力已不如往年,收徒已大为减少。奴才刚才粗略盘算了一遍,中年大弟子中特别合适的好像不多,青年师弟们当中倒是听说有那么一两个比较出众的,只是年青人气盛,又没有涉世经验,这次事情关系甚巨,恐怕会误了事。所以奴才确实没想好要不要推荐。”
皇帝略一抬手:“朕刚才说了,推荐人才不拘所限,大胆推荐就是,最后总要朕亲自把关才是,如若真选错了人,朕也不用你们担责。”
皇帝既然金口一开,郑和自然不再担心,于是斟酌着回道:“是奴才多心了。前两年有师门中人游历到京师,曾到奴才那里略座了一回。席间奴才跟那人聊起师门近况,得知师尊几年前已关闭山门,不再收徒。不过师尊的关门弟子听说倒是深得老人家之心,众人都看出来师尊估计会将衣钵全部传授于他。如果真是如此,那这个小师弟天资品性肯定差不了,如能学到师尊的三成,在东海走上一圈应该足够应付了。”
皇帝有点来了兴趣:“早听说你师父空海大师道法莫测,轻易不收弟子,既然是关门弟子,想必大师应该会倾囊相授。”
郑和正色回道:“皇上所言非虚。北斗星云派讲究天人合一,道法自然,善借天地间的自然之力,万物为我,我为万物。自南宋末年创派以来,高手辈出,师尊更是百年一出的杰出人物。奴才有幸跟着师尊学了几年,奈何天资鲁钝,没有学到道法,只是学了些皮毛的拳脚功夫,一直汗颜至今。”
皇帝听到此处,不禁笑了起来:“堂堂锦衣卫指挥使,靖难之役冲锋陷阵,屡建奇功,你这身武艺如果都算是皮毛,朕倒是真想像不出空海大师的境界了。”
郑和正色应道:“奴才不敢妄言,师尊修心为要,道法次之,武艺只是末流,确实非奴才可以仰望的。如果师尊能够答应派小师弟出山,奴才觉得这事的成算大了许多。只是奴才自打从龙以来,已十年不曾回过山门,对于师尊能否首肯,奴才还真心里没底。”
皇帝摆了摆手:“倒是不必强求,反而不美。过几天你就辛苦替朕跑一趟七星岛,给你师父带个好,顺带替朕看看那个关门弟子资质如何,合适的话就给朕带回来。”
郑和拱手:“奴才遵旨。”
皇帝又问道:“知道名字吗?”
郑和答道:“好像还没有法号,只知道俗家名字叫汪长风。”
皇帝听了之后,轻轻品着:“汪长风,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,名字不错,倒是应了这次的景儿了。朕还真有点儿像见见此人了。”
话毕,皇帝目光又转向了另外两人:“你们两个也别闲着,这些日子都帮朕留心一下人选,用不上无妨,用上了重赏。”
道衍和尚和钦天监监正齐声应道:“臣遵旨。”
而郑和此时的一部分思绪却飘向了东海之滨的七星岛,往事突然渐渐清晰了起来。
皇帝没有留意郑和怔怔的眼神,继续说道:“人选到位之前,要先把准备做好。朕的意思是此事要独立进行,再放在锦衣卫有些不妥,胡老六可以继续带人钻他的山沟,出海一事要单独筹划。在锦衣卫之下增设寻龙卫,但不占锦衣卫编制,归内监节制。寻龙卫指挥使有专奏之权,具体的组织运作你们再筹划一下,郑和尽快拟个条陈上来。此事要密,挑选人手要可靠,跟胡老六他们一样,内部的往来一概不要留在纸上。”
凳上三人齐声应道:“臣遵旨。”
此时殿外已经雨住风停,乌云散尽,现出了满天星辰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