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华夏小说网 > 惊悚网吧周涛姜雪 > 第二百七十六章 梆子鬼戏
 
第二百七十六章梆子鬼戏

县城郊外地洞老窖子里,姜丽趁着月色挖出了白天掩埋的那个葫芦,随后匆匆的离开了,但她却没有回到住处,左手提着葫芦,右又打起一盏灯笼,最后寻到了老街区的戏台子之位,在来此之前,我们便已经问了好几个当地老人,打听清楚了,许多年前梆子戏风靡大江南北,正好也传到了清河县一带,由梆子戏曲而来的便是各种民风民俗,正因如此,跳大神也是从那个时代才兴起的一项封建迷信活动。

在当时,梆子戏和跳大神最主要的活动场所便是这老街区的戏台班子了,这戏台自六十年代便已搭起,曾经举行过许多庆典仪式民俗祭祀,后因十年文革抓四旧而被迫废除,好在不少老一辈居民极力保全这戏台子,不然留到今天也只剩一堆废柴了。

戏台子由两层粗壮的木桩子搭成,下面铺了一层厚厚的铁板,木桩子立在后面形成一个倒三角的形状,又以数块青石压底,以增强戏台子的稳定性,还听说清河县以前发生过一次地震,县城内所有的房屋几乎都倒塌了,唯独这戏台子稳若磐石,实在令人惊奇,如今这看似不起眼的唱戏台子,已经成为清河县一道不可替代的古老风景。

姜丽说今晚要请我看戏,我心中自然是有些忐忑的,戏台子在九十年代便已宣布彻底废除,无人再用,当地政府除了每一年的例行维修,让它不至于因年久失修倒塌外便也没在接管了,一般来讲,作为常用祭祀之地乃是灵媒所在,譬如老北京的天坛,故宫等众人周知的文物建筑。

我独自一人徘徊在戏台子外面,迟迟不敢进去,直到看见远处一盏灯笼向我走进,我才定住了心神,上前道:“怎么样?”

这灯笼是她从一家老人手里借来的,既然是来看戏那么打手电肯定不合适,但黑灯瞎火没个亮子又不方便,这才想到了灯笼。在灯笼微光之下,姜丽的面孔显得深邃诡异,她甩了甩手中的葫芦,“一切都准备妥当,待会儿你不要出声,安静的看着就行了。”

她把灯笼递给我,独自一人走了进去,我摇摇头也只好跟随而上。站到戏台子下面,才知这戏台子原来是如此的高大,尤其是那几根支撑台面的树桩子,简直堪比擎天柱了,也不知当年修建这戏台子的人是从哪里找来这么大的树木。

原本在戏台子下面有一块空地,是用来安放椅子桌子等供诸位前来观看的看客落座的,但荒废许久,空地之上除了杂草和破旧的青砖石瓦,便什么也找不到了。

我找了一处稍微干净的石头,用袖子擦了上面的灰尘就一屁股落了下去,姜丽却走上戏台子的阶梯一路绕到了后台,隔了好一会儿才又出来从我手中夺过灯笼,挂在了戏台正中央。

随后,她便拍拍手,也坐到了我旁边。

四周安静得要命,整个戏台子在黑暗之中如同一头沉睡的巨兽,让人不寒而栗。夜晚冷风很急,坐了没一会儿我就有点坐不住了,姜丽竖起一根手指放在嘴边,嘘声道:“稍安勿躁,待会儿好戏就要开演了。”

我挪了挪屁股,转头一看便见不远处坐着一个老太太,那老太太尖嘴猴腮,头上还缠着一块白色的布,身穿黑衣黑裤,如同一尊石雕一样坐在原地一动不动。我惊出了一身冷汗,“这,这是鬼魂?”

姜丽无所谓的道:“什么鬼魂?我怎么没看见?”我顿时皱起眉头,“就在不远处坐着呢?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老太太,我都看见了,你怎么可能看不见?”

然而,等我再次望过去的时候,刚才老太太出现的地方却空无一物,哪里有什么鬼魂,连个鬼影子都没有,姜丽耸了耸肩,“你肯定是太紧张看错了,而且就算这附近真的有鬼魂那又怎么样?你又不是没见过鬼。”

我张了张嘴,只得沉默下来,警惕着四周不敢让自己有丝毫的放松。从刚才她说话的方式可以看出来,她不是故意吓唬我,而是真的看不见,但我相信自己的眼睛,就刚才那短短的几秒钟绝不可能看错,现在想来,当年废除这个戏台子还是有一定原因的。

也不知干坐了多久,夜色越来越深,正当我困意袭来,眼皮子忍不住打架的时候,耳边突然传来了一道尖细的唱腔,这唱腔悠远婉转,力道十足,但落入耳中,却又有种说不出来的诡谲。

随着唱腔落下,便起了一阵敲锣打鼓之声,但我的睡意不但没有退去,反而是越加剧烈,迷迷糊糊中,我看到台上有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人影在不断晃动,其音随形,健步如飞,“道德三皇五帝啊!功名夏侯商周,五霸七雄闹了个春秋,顷刻兴亡过手,青史几行名姓,北邙无数荒丘,前人播种后人收,说甚龙争虎斗哇……”

听这一段戏音,浑厚激昂,慷慨有力,我听得出来,这是梆子戏中最火的一曲《大话刘罗锅》,儿时我爷爷也喜欢听这东西,闲来没事就喜欢放,可我那时太小,觉得咿咿呀呀唱的非常难听,可现在长大了再听一遍,顿时觉得心情也随词调而起伏跌宕,难以平静。

我的脑袋很沉,可意识却非常清晰,要不然我也不会分辨得出这是什么戏曲,什么调子了,可我若想要睁开双眼看个透彻,却是无论如何都办不到的。

但我知道,现在台面上在唱戏的绝对不是正常戏班子,梆子戏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,最早起源于山东一带,古代的腔调与近现代的腔调有非常大的区别,我虽不喜好这一口,但小时候受到爷爷熏陶,自是在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,爷爷的《刘罗锅》有两套,一套就是现代唱腔,而另一套便是古代唱腔,古代的嗓音浑厚,唱起来宛如大鼓大锣齐齐敲打,声势浩大,而近现代人的嗓子比不上古代那么豪迈,却有种细腻婉转在内,就算少了鼓锣听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。

单现在听到的这种唱音,我敢肯定就是古代的唱法,换言之在我面前舞动的根本不是人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